《家庭教育學》中提到一個觀點: “孩子道德發(fā)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nèi)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fā)展中變得如何,決定于有什么樣的母親?!?/span>
深以為然。母親在家里的日常,就是孩子未來的模樣。母親習慣傳遞什么樣的能量,孩子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校正自己的過程。想培養(yǎng)出一個出色的孩子,與其一味地講大道理,不如先讓自己成為厲害的媽。
01
情緒穩(wěn)定的媽媽
才能養(yǎng)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英國作家洛瑞·李在書中曾回憶過往:
“雖然當時處在一戰(zhàn)末期,但在我的孩提記憶里,四季都充滿歡樂。一切都只因為我有一個無論身處何境,都堅強樂觀的母親?!?/span>
媽媽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一個平和溫柔的媽媽,可以讓孩子在難熬的日子也能看到陽光。一個喜怒無常的媽媽,通常讓孩子在擔憂和恐懼中長大,每一個日常里都遍布著陰霾。前些日子,一個視頻刷屏了。江西宜春,一個男孩,在飯桌上對著媽媽傾訴忍耐多日的心聲: “一點點小事情,就在這兇我、兇我、兇我,我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忍著忍著忍著,等我長大以后,真想讓你感受下我現(xiàn)在是怎樣的心情……”
看著兒子每一句認真地表達,媽媽也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溝通方式。視頻下有個評論點贊很高: “最可怕的就是遇到歇斯底里的母親。”
的確,如果一位母親,遇到任何事情只會發(fā)泄情緒、滿腔抱怨,從不會正視、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只會給孩子帶來痛苦。當他遇到人生的每一道關(guān)卡時,都會習慣悲觀消極地面對。楊絳曾在談及過往時感慨道: “我母親對人事的反應總是慢悠悠的。即便有人當面損她,她也不會計較太多。遇上家里愛占小便宜的親戚,她依然能夠坦然面對,遇到好東西還會留給她們。”
楊絳耳濡目染了母親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也慢慢成長為一個情緒平和之人。在她和錢鐘書的婚姻生活里,處處都是包容,時時都充滿歡樂。有一次,他們帶著女兒錢瑗去飯店吃飯,女兒一直在觀察隔壁桌的客人。楊絳詢問緣由,女兒解釋道: “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我特別感激爸爸媽媽,因為你們相親相愛,我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幸運的孩子。”
每個幸福的家庭里,都會有一個好脾氣的媽媽,和一份永遠暖心的溫度。想要養(yǎng)出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媽媽記得做好這3件小事:1. 停止過度的說教多一點鼓勵和表揚,少一點指責和否定。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耐心地教導、溫和地溝通、平等地交流,都是處理問題最好的方式。2. 管理自己的情緒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你的情緒有多穩(wěn)定,孩子的身心就有多健康。3. 戒掉消極的態(tài)度媽媽遇事堅強樂觀,孩子自然會擁有更多底氣面對艱難坎坷,一路勇敢前行。
02
三觀極正的媽媽
自會教出優(yōu)秀懂事的孩子
看過一段對話,感觸很深:放學回家的路上,女兒告訴媽媽自己考試成績好,被老師表揚了,所以很開心。可是好朋友朵朵看到后,卻要跟自己絕交。媽媽問女兒:
“那如果朵朵跟其他同學一起孤立你怎么辦?”
女兒想了想回答道: “沒關(guān)系呀,我努力學習,樂于助人,善良一點,我就把自己的自信和其他人的鼓勵掙回來了?!?/span>
媽媽繼續(xù)問: “那如果大家還是不喜歡你怎么辦呢?”
女兒說: “不喜歡也沒事,我也不能讓所有同學都喜歡我呀,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聽完這段對話,最大的感觸就是:媽媽平時一定給了孩子足夠好的引導,她才能在脫離家庭后依然如此優(yōu)秀。媽媽三觀正,孩子的路才不會走歪,人生的方向才會清晰明了、充滿希望。作家莫言小時候看到母親被守麥田的人欺負,難以忘懷。很多年以后,當他再次碰到那個看守人時,便立刻想去報仇。沒想到被母親一把拉?。?/span>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和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span>
母親的寬容大度深深地影響了莫言,對他后來起到了很大的榜樣作用。很認同一句話: “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span>
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這三個方面一定要注意:1. 言傳又身教,教子亦教己教育的根,在父母。真正厲害的媽媽,都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2. 不要溺愛孩子,教會孩子獨立只有讓孩子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得心應手。與其幫助孩子鋪路,不如該放手時早點放手。3. 永遠別對孩子撒謊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說到做到”的形象,父母言而有信,孩子才能言出必行。教育路上,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三觀,就是送給他最好的禮物。
03
精神富足的媽媽
是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那個以707分考入北大,寫下《感謝貧窮》的寒門女孩王心儀。在那篇看哭無數(shù)人的信里,她多次提到母親在她成長路上的巨大影響。在她年幼時,因為穿著破舊經(jīng)常遭到同學嘲笑,她為此難過不已。媽媽聽聞后,沒有斥責其他同學嫌貧愛富,而是說了句:
“不用理他,踏實做事就好?!?/span>
從那以后她明白了:人生的路不是走給別人看的。上學的路程很遠也很坎坷,可媽媽卻堅持每天接送他們上學。帶著她和弟弟,一邊玩雪,一邊聽他們講學到的新知識。從那以后她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不完美,并盡力擁抱自己所能看到的美好。一路走來,母親為其引路,王心儀向陽而生,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講到過一個觀點:為何家會傷人? “你給了孩子恨,卻妄想從他身上得到愛;你給了孩子痛苦,卻妄想從他身上收獲感激;你給了孩子陰影,卻妄想他永遠積極向上沒有陰霾。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常聽到很多父母責備孩子在外膽小怕事,可他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成為了孩子的依靠。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沒有上進心,可他們卻從來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給孩子灌輸過哪些能量。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聰明的媽媽都很看重這3個教育觀:1. 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與其送給孩子昂貴的禮物,不如在閑暇時間,靜靜坐下來,認真聽一聽他的內(nèi)心世界。高質(zhì)量的陪伴勝過無數(shù)財富。2. 尊重和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戒掉刀子嘴,不要總是打壓孩子的信心;在孩子受傷害時,及時站出來守護好他,讓他始終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guān)愛。3. 拒絕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無論什么形式的暴力,都是在給孩子的人生蒙上一層陰霾。媽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讓他明白:因為有你,我很驕傲。作家劉娜曾寫道: “所謂管教,先是自管,而后管人。家教,是先自教,而后教子。正能,是先正己,而后輻射后代?!?/span>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quán)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