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有了知識,才能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作為一名中學生,必須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學習使人獲得新的知識經(jīng)驗,人們在獲得和應用新經(jīng)驗時,擴展、完善著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重新塑著個性,使心理發(fā)生量和質(zhì)的變化,并達到新的水平。中學生較之小學生,學習課程的門類更多,內(nèi)容的抽象概括程度更高,交往范圍進一步擴大。通過中學課程的學習和生活鍛煉,學生的知識積累、心理能力、個性成長都比小學生有質(zhì)的飛躍。這時,我們就應該懂得自己的義務、責任,促使自己對缺乏興趣的學習任務,也要能努力去完成。同時,要把當前的學習與未來理想、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以激發(fā)自己的求知欲。
2.強化學習動機
外國學者布克與諾維爾的實驗證明了反饋的重要作用。他們令兩組受試者以最快的速度與正確性來做同樣的練習(減法、乘法、寫字母、找出課文中的外國字),連續(xù)試驗75次,每次30秒鐘。在前50次練習中,對甲組增加三項誘因:知道每次試驗的分數(shù);試驗期間不斷予以鼓勵,督促他們努力去做;把所犯錯誤加以分析。對乙組則無這些指示。練習50次以后,兩組指示對換,對乙組增加上述三項誘因的指示,甲組則取消這些誘因。結(jié)果表明,在前50次練習中,甲組成績比乙組好;在后25次練習中,甲組的成績變壞了,乙組成績明顯上升。通過反饋,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上的進步,已有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得到肯定,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適當?shù)娜秉c與不足的反饋,使學生從中明確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反饋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由學生通過自我檢查、自我評價進行。
3.培養(yǎng)獨立進取的個性
學習動機與獨立進取的個性是密不可分的,個性是獨立進取還是被動退縮與動機水平關系密切。因此,上進心強不強對學習影響很大。上進心強、抱負水平高,將持續(xù)地推動學習活動高效率地進行,而良好的學習效果又給學習動機帶來自我強化的作用,反之,缺乏上進心且抱負水平低,只能使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甚至惡性循環(huán)。
4.培養(yǎng)良好的集體氛圍
良好的集體氛圍對其成員的學習動機、個性有重要影響。個人的行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集體的要求和期望,個人的學習動機由于想得到所在集體的重視而受到激發(fā),學習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個相互競爭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體氛圍,對培養(yǎng)和激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有著積極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