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海口5月1日電 海南省昌江縣浪炳村,全村213戶,卻出了240名大中專生,尊師重教在村里蔚然成風,村民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學。
“村里共出了173名大學生,有的考上清華,67個中專生,還有兩個博士,村民不比誰家有錢,比誰的小孩學習成績好!”村支書李宏安說起這些如數(shù)家珍,一臉自豪。“我們村比較貧困,人均收入為1600多元,村民有了錢都不用于建房,全部投資小孩教育,小孩能考上名牌大學,在村里是最大的榮耀。”李宏安介紹。
浪炳村副書記李仁彪為了供孩子上學,學費基本都是借來的。他說,雖然很辛苦,但一想到孩子成績優(yōu)異,心里經(jīng)常感到喜悅。據(jù)了解,像李仁彪這樣借錢給孩子念高中、上大學的在村里有80%-90%。浪炳村小學校長吳孫征說:“現(xiàn)在國家對義務教育實行免費,村里每個小孩上小學只要交10元作業(yè)本費,但高中、大學的學費對村民來說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為了不讓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家長們都想盡一切辦法湊學費。”
村支書李宏安認為正因為村民如此重視教育,深刻認識到只有有了文化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小小村莊才能走出這么多大學生。昌江縣教育局副局長陳朝強說:“讀書成風在浪炳村已是一個傳統(tǒng),大家都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很多人通過讀書走出村莊到外工作,定期寄錢回家,家里因此脫貧。于是大家相互影響,形成良性循環(huán)。因為村民、村干部尊師重教,每年畢業(yè)到縣里農(nóng)村工作的師范生都首選浪炳村。”就在記者采訪的前一天,李宏安還特地打電話到縣教育局關(guān)心浪炳小學改造的事,與陳朝強商量:縣里出資給老師新蓋的工作間能否不按省里統(tǒng)一的標準,結(jié)合浪炳村的實際調(diào)整,讓老師們住得舒心又實用?這讓陳朝強深深感動。
村里去年新考上的大學生有的獲得了中海油的捐助順利走進大學,現(xiàn)在村民們都盼望著能有更多的企業(yè)對村里貧困大學生伸出援助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