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單元測試卷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得分:
?
一、單選題(13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52分)
1.下列關于空氣各成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span>
A.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夠燃燒
B.空氣中氮氣的質量分數為78%
C.稀有氣體都不能與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D.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于食品防腐
【答案】D
【解析】
A、氧氣能支持燃燒,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燒,故選項錯誤;B、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為78%,不是質量分數,故選項錯誤;C、稀有氣體在一定的特殊條件下,可與一些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故選項錯誤;D、氮氣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無毒,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選項正確。故選D。
2.餅干和薯片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變軟,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
A.二氧化硫?????????B.氧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
【答案】D
【解析】
酥脆的餅干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會變軟,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故選D。
3.下列化學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的是(?? )
A.氫氣+氯氣
氯化氫???????????????????B.鎂+氧氣
氧化鎂
C.堿式碳酸銅
氧化銅+水+二氧化碳??????D.鐵+硫酸→硫酸亞鐵+氫氣
【答案】D
【解析】
化合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反應后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特點可總結為“多變一”;分解反應,一種物質反應后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其特點可總結為“一變多”。
A、該反應的反應物為兩種,生成物為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故A錯誤;B、該反應的反應物為兩種,生成物為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故B錯誤;C、該反應的反應物為一種,生成物為三種屬于分解反應,故C錯誤;D、該反應的反應物為兩種,生成物也為兩種,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D正確。故選D。
4.化學概念之間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關系,如圖所示概念 M 和 N 之間的包含關系,下表選項中,所列概念之間的關系符合圖中所示包含關系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M
|
化學性質
|
空氣
|
稀有氣體
|
混合物
|
N
|
物理性質
|
氫氣
|
氖氣
|
純凈物
|
?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錯誤;B、空氣和氫氣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錯誤;C、稀有氣體包括氦、氦、氬、氪、氙等,二者屬于包含關系,故選項正確;D、純凈物和混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錯誤。故選C。
5.如圖所示,等體積的?A、B 兩集氣瓶內充滿了空氣,燃燒匙內分別盛有過量的紅磷和硫,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可以看到(???)
?
A.B 瓶中有水流入????B.A 瓶中有水流入????C.A,B 瓶中均有水流入????D.A,B 瓶均無水流入
【答案】B
【解析】
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消耗了瓶中的氧氣,使壓強減小,小于大氣壓,從而使水進入瓶中。硫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氣體,雖然消耗了氧氣,但是二氧化硫代替了氧氣的位置,使壓強幾乎不變,水不能進入瓶中。故選B。
6.下列關于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有黑煙生成????????B.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C.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瓶壁有水霧出現????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有大量白霧生成
【答案】C
【解析】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故選項說法錯誤;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故選項說法錯誤;C、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瓶壁有水霧出現,故選項說法正確;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
7.下列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熄滅,證明瓶內不含氧氣
B.加熱試管時,試管炸裂,可能是加熱時試管外壁有水
C.如果量取水時俯視讀數,則所量取的水的實際體積小于讀數
D.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充分反應后,需將裝置冷卻至室溫再讀數,否則測量結果偏低
【答案】A
【解析】
A、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氧氣的量很少,木條也會熄滅,故A錯誤;B、紿試管加熱時,試管外壁有水可能造成試管炸裂,故B正確;C、如果量取水時俯視讀數,則所量水的實際體積偏小,故C正確;D、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充分反應后,需將裝置冷卻至室溫再讀數,否則測量結果偏低,故D正確。故選A。
8.合肥市 2017 年 5 月 20 日空氣質量報告:老城區(qū)空氣污染指數為 64,空氣質量級別為 Ⅱ級,空氣質量狀況為良,空氣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下列有關空氣說法正確的是( )
A.氧氣可供給呼吸,所以常用于醫(yī)療急救
B.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經混合,他們的化學性質都已改變
C.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D.空氣中稀有氣體作為電光源利用其化學性質穩(wěn)定
【答案】A
【解析】
A、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物質,能夠供給呼吸,可用于醫(yī)療急救,故A正確;B、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經混合,沒有新物質形成,它們的化學性質未改變,故B錯誤;C、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越大說明空氣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則空氣質量越差,故C錯誤;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充電后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種用途的電光源,故D錯誤。故選A。
9.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潔凈的空氣 B.雪碧飲料 C.加鐵醬油 D.干冰
【答案】D
【解析】
A、空氣中含有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故錯誤;B、雪碧飲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故錯誤;C、加鐵醬油中含有水和含有鐵元素的物質,屬于混合物,故錯誤;D、干冰是由一種物質二氧化碳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故正確。故選D。
10.實驗室用排水法制氧氣時,裝高錳酸鉀的試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span>
①裝藥品前,忘了檢查氣密性??②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③試管沒有先均勻預熱④收集完氧氣,先熄滅酒精燈后取出導氣管.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裝藥品前,忘了檢查氣密性,可能導致收集不到氧氣,不會造成試管破裂;②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冷凝水會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③試管沒有先均勻預熱,會造成試管受熱不均勻而破裂;④收集完氧氣,先熄滅酒精燈后取出導氣管,水槽內的水可能倒吸入試管,使試管因驟然冷卻而炸裂;故②③④中的原因會造成試管破裂。故選C。
11.下列物質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集氣瓶底部應放少量水或細沙的是( ?。?/span>
A.木炭 B.硫粉 C.鐵絲 D.紅磷
【答案】C
【解析】
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試驗操作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放出大量的熱,為防止生成的高溫熔化物濺落下了使集氣瓶底炸裂,因此試驗之前要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沙.
故選C.
12.節(jié)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內填充的氣體是下列哪一種( )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通電時,稀有氣體會發(fā)出特殊顏色的光,常用作電光源。
13.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均不變?????B.不增加生成物質量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答案】BC
【解析】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催化劑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變二不變”,一變是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二不變是指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保持不變。
A、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而不是所有性質)均不變,故A錯誤;B、加入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對生成物的質量無影響,使用催化劑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故B正確;C、根據催化劑的概念可知,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故C正確;D、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可能是加快或減慢化學反應速率,故D錯誤。故選C。
?
二、填空題(共22分)
14.(10分)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氣包裝,小明、小紅和小華對市場上銷售的一種薯片發(fā)生了興 趣,因為薯片包裝在充滿氣體的小塑料袋內,袋內的氣體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個小 “枕頭”,他們認為這種充氣包裝技術,主要是為了使食品能夠較長時間地保鮮、保質。
(提出問題)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紅猜想是氫氣,小華猜想是氧氣。
(1)根據以上猜想,你認為他提出的問題是_____
(2)小明和小紅都認為小華的猜想最不合理,原因是_____
(3)收集包裝袋內氣體的方法是_____
(4)你認為食品充氣包裝,對所充氣體的要求是_____、_____。
【答案】薯片中的氣體是什么氧氣有氧化性,會加快食品變質用注射器抽取袋內氣體無毒,不能與食品發(fā)生化學反應
【解析】
?(1)根據題意可推知,他提出的問題是:薯片中的氣體是什么?
(2)因食品可與氧氣發(fā)生氧化反應而變質,故小華的猜想最不合理;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注射器抽取該氣體,注入澄清石灰水;
(4)要使食品能較長時間保鮮、保質,則所充氣體不能和食品反應,且本身無毒。
15.(12分)現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紅磷④鐵絲⑤蠟燭,五種物質分別在氧氣中燃燒,用序號回答下列問題:
(1)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的是______;
(2)產生大量白煙的是______;
(3)放出大量熱,產生火星四射的是______;
(4)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______;
(5)生成的氣體會污染空氣的是______;
(6)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_.
【答案】②③④①⑤②⑤
【解析】
?(1)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的是硫磺;
(2)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的是紅磷;
(3)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的是鐵絲;
(4)燃燒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木炭和蠟燭;
(5)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氣體會污染空氣的是硫磺;
(6)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蠟燭燃燒,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6分)
16.(26分)如圖是實驗室常見的制取氣體的裝置:
?
(1)實驗室采用裝置A制取氧氣時,其試管中可放的藥品是______,(寫一種)試管口還要放一團棉花,目的是_____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
(2)收集氧氣可以選擇______或______(填字母)裝置,原因是______或______
(3)若用C裝置收集氧氣,待集氣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先______,再小心地把集氣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4)實驗完畢,若停止加熱再將導管移出水面,你預測這種操作會引起什么后果是______
(5)若用D裝置收集一瓶氧氣,如何檢驗收集滿沒有:______
(6)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選擇______(填字母)裝置.
(7)氨氣極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加熱固體硫酸銨和固體熟石灰的混合物來制取氨氣,應用______(填字母)發(fā)生裝置,收集氨氣最好用______(填字母)收集裝置.
【答案】高錳酸鉀;防止高錳酸鉀隨氣流進入導管;高錳酸鉀
錳酸鉀
二氧化錳
氧氣;C,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從水中取出導管;試管炸裂;把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到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滿;B;A;E;
【解析】
?(1)A為固體加熱制取氧氣,且試管口有棉花團,所以是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高錳酸鉀
錳酸鉀
二氧化錳
氧氣;試管口放一團棉花是防止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
(2)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為防止發(fā)生倒吸炸裂試管,待集氣瓶里的水排完后的操作是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4)實驗完畢,若停止加熱再將導管移出水面,會導致水倒吸入試管內,造成試管炸裂;
(5)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把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到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滿
(6)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屬于固液常溫下制取氣體,故選擇裝置B;
(7)制取氨氣選用硫酸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加熱制取所以選擇固體加熱裝置進行制取,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且氨氣極易溶于水,所以收集選用向下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
?
?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