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在哪一次戰(zhàn)爭中被焚毀?焚毀者是誰?
?
?
?
?
?
?
(2)法國作家雨果曾強烈譴責焚毀者的暴行,要求將焚毀者交付審判。據(jù)此,說說你的理由。
?
?
?
?
?
(3)圓明園被焚毀給我們哪些啟示?
?
?
?
?
?
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清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xié)議。
——《南京條約》
材料二 從1850年到1856年,英國對華貿易逆差額逐步擴大,短短的幾年中,逆差額從4 274 880磅漲到8 436 072磅,幾乎翻了一番。英國在此期間曾擴大對華鴉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國年平均進口3.9萬箱,1850—1854年年平均進口5.35萬箱,1855—1859年年平均進口6.85萬箱,但鴉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彌補其對華貿易的巨大逆差,僅生絲一項出口就可將其抵消。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英貿易》
材料三 《南京條約》簽訂后,英法對華掠奪變本加厲,英法“洗劫空前”“貪婪索取”。馬克思說:“沙俄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得到更多的好處。”
(1)材料一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
(2)材料二反映中英貿易出現(xiàn)了什么狀況?這是否符合英國人的利益?后來英國人是如何應對的?
?
?
?
?
?
(3)材料三中說英法“洗劫空前”“貪婪索取”,試舉例說明。馬克思說沙俄“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得到更多的好處”,請用史實加以佐證。
?
?
?
?
詳解
1.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時空觀念。從材料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14年后”的信息可知此次危機出現(xiàn)于1856年,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間就是1856年,故選A。
2.B
3.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時空觀念。從材料中“彌漫于北京西北郊”“英軍隨軍牧師”并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圓明園在北京;虎門在廣州;旅順在遼寧;南京在江蘇,故選A。
4.B 【解析】 本題考點為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
5.D
6.D 【解析】 本題考點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其中新界在1898年被英國強租,故選D項。
7.(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
(2)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不僅給中國文化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也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
(3)火燒圓明園不僅是列強的暴行,也是中華民族的恥辱;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一個民族只有強大起來,才不會被欺凌。(類似亦可)
8.(1)打開中國市場,獲取在華貿易特權。(類似亦可)
(2)狀況:出現(xiàn)了貿易逆差,英國在華利益受損。不符合英國人的利益。應對: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擴大侵略權益。
(3)“洗劫空前”:例如英法聯(lián)軍洗劫并火燒圓明園。“貪婪索取”:例如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獲得了更多權益。佐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