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滬教版(上海)初三化學中考一輪綜合復習: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燒 單元評估檢測試卷
學校: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號:__________
?一、 選擇題 (本題共計 12 小題 ?,每題 2 分 ,共計24分 , )
?1. ?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撥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D.增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
2. ?中考實行網(wǎng)上閱卷,考生答題時必須用
鉛筆填涂答題卡,
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 )
?
3. ?下列物質(zhì)在點燃前不需驗純的是( )
?
4. ?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氣中才能燃燒
B.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可以滅火
C.空氣中混有可燃性氣體,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燒時,一定會生成二氧化碳
?
5. ?下列滅火方法與隔絕氧氣無關的是( )
A.森林大火時設置一條隔離帶
B.用
滅火器滅火
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
D.用燈帽蓋滅酒精燈
?
6. ?下列生活中的現(xiàn)象,不易造成危險的是( )
A.炒菜時油鍋起火,用鍋蓋蓋緊油鍋
B.歡慶活動使用大量氫氣球
C.發(fā)現(xiàn)煤氣大量泄漏后,立即火檢漏
D.打開長期密封的菜窖,并直接走下去
?
7. ?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檢驗、制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yōu)樗{色
B.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立即熄滅,證明瓶內(nèi)原有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C.用塊狀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備大量二氧化碳
D.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某種氣體是不是二氧化碳
?
8. ?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任何物質(zhì)在空氣中都能燃燒
B.面粉廠出現(xiàn)明火時可能發(fā)生爆炸
C.可以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來滅火
D.燃料完全燃燒都會生成二氧化碳
?
9.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處于循環(huán)狀態(tài)
B.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
C.干冰可用于儲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燃燒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
?
10. ?“地球一小時”是一個全球性節(jié)能活動,倡導節(jié)能減排,推行低碳生活.據(jù)東莞供電局數(shù)據(jù)顯示,
年
月
日
熄燈
小時.東莞電網(wǎng)最高負荷減少
萬千瓦.以下與“地球一小時”理念一致的做法是( )
A.出行多使用私家車
B.廣泛使用一次性餐具
C.推廣太陽能應用技術
D.焚燒廢棄塑料,以減少“白色污染”
?
11. ?世界上最早用煤,開采石油、天然氣的國家是( )
?
12. ?下列關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室內(nèi)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
中毒
B.組成
、
的元素種類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
C.固態(tài)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D.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式均為
,所以二者是同種物質(zhì)
?二、 多選題 (本題共計 3 小題 ?,每題 3 分 ,共計9分 , )
?13. ?下列事故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
A.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撲滅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C.圖書館內(nèi)圖書著火,立即用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D.廚房煤氣管道漏氣,用燃著的木條查看泄露的位置
?
14.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的雨水稱為酸雨,酸雨對農(nóng)作物、建筑物等有破壞作用
B.溫室效應會使土地沙漠化,對人類有害,我們應該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C.候德榜為火堿和氮肥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D.石油分餾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產(chǎn)品,屬于物理變化
?
15. ?能源與環(huán)境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節(jié)約使用紙張?
B.分類回收處理垃圾???
C.減少使用塑料袋?
D.減少使用一次性紙杯.
?三、 填空題 (本題共計 4 小題 ?,每題 3 分 ,共計12分 , )
?16. ?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zhì),完成下列表格填寫:(文字或圖示配簡單文字說明均可)
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密度比空氣大
|
________
|
________
|
能溶于水
|
________
|
________
|
?
17. 某同學設計了一套驗證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沒有酸性的實驗,實驗按圖進行:回答下列問題:
?
?
(1)藍色石蕊試紙遇酸性溶液顯________色.
?
(2)在
實驗中,當加入水后,藍色石蕊試紙顯________色.
實驗的作用是________.
?
(3)在
實驗中,藍色石蕊試紙變________色,這一實驗結果說明________.
?
(4)通過以上實驗尚不能達到驗證目的,若要達到實驗目的,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
?
18.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____組成的單質(zhì),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的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防毒面具中常用的濾毒劑是________,舞臺上出現(xiàn)云霧繚繞的情景,通常用________.
?
19.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氫氣,如圖所示倒置于鐵架臺上,將一根點燃的蠟燭緩慢的插入集氣瓶中,集氣瓶口有一團火焰,插入瓶中的蠟燭熄滅了,說明氫氣的化學性質(zhì):
?
?
(1)具有________性,
?
(2)不能________.
?四、 解答題 (本題共計 2 小題 ?,每題 10 分 ,共計20分 , ) ?
20. 在學習“金屬的冶煉”時,某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氧化銅樣品中氧化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實驗所取氧化銅樣品質(zhì)量為
克.(所含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
?
?
(1)該實驗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性,玻璃管內(nèi)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2)甲同學的方法:先測出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
克,待反應完全后再次稱量,質(zhì)量為
克,請你計算樣品中氧化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氧化碳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乙同學的方法:先稱量出玻璃管及樣品的總質(zhì)量為
,待反應完全后再次稱量,質(zhì)量為
,利用
的值,求出樣品中氧化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其中
的值是指________的質(zhì)量;
?(4)同學們查閱到
除了具有可燃性、難溶于水等性質(zhì)外,還具有有毒性,因此,本實驗中還需對尾氣進行處理,請你提出一種處理方法________.
?2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許多用途,但它們也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的危害.請說說它們的功與過.
?五、 實驗探究題 (本題共計 2 小題 ?,每題 15 分 ,共計30分 , )
?2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牛屁“害”了地球】
最近,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發(fā)表了一份長達
頁的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huán)境問題與選擇》,在這份報告中,糧農(nóng)組織研究了其他牲畜,如羊、雞、豬等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程度,并指出全球
億頭牛排放的廢氣,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最大元兇.這是因為牛群的屁等排泄物會產(chǎn)出
多種污染氣體,其中氨氣的排放量就占全球總量的
.此外,牛群在消化或反芻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排放量占全球總量
,這種氣體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倍.全球
億頭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
.這不但比其他家畜動物高出許多,甚至超越了人類交通工具,如汽車、飛機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飼養(yǎng)牛群時需要燃燒燃料制造肥料,在此過程中也會釋放出二氧化碳. ?
(1)請你舉出溫室效應的兩點危害: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甲烷暖化地球大氣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實驗室可供選擇的藥品和器材:天然氣、二氧化碳、溫度計、塑料袋、燒瓶、投影儀等,其它輔助儀器可任選.
實?驗?步?驟
|
現(xiàn)????象
|
結????論
|
?
|
?
|
?
|
?(3)一艘航行在大運河中的輪船因船員點火吸煙引起運河中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燃爆,造成很大損失.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已廣泛應用為家庭燃料.為什么家中天然氣能安全地燃燒?________.
?(4)甲硅烷
和甲烷一樣,都是無色、可燃性氣體,且硅和碳的化學性質(zhì)及元素化合價均相似.甲硅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5)有人說,居民用燃料由管道煤氣(主要成分是
)改成天然氣(主要成分是
)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回明顯減少.請通過計算說明等質(zhì)量的
和
產(chǎn)生二氧化碳哪個更多?
?23. ?小剛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燃燒的條件,試驗中觀察到試管中的白磷燃燒并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而水中的白磷的和試管中的紅磷不燃燒.請分析這個實驗裝置中設計了那幾組對照試驗,由此的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什么?裝置中的氣球有什么作用?
?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2019年滬教版(上海)初三化學中考一輪綜合復習: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燒 單元評估檢測試卷
一、 選擇題 (本題共計 12 小題 ?,每題 2 分 ,共計24分 )
1.
【答案】
B
【解析】
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或增大氧氣的濃度,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2.
【答案】
B
【解析】
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由石墨質(zhì)軟,刻畫時容易留下痕跡,常用作鉛筆芯的材料,進行分析判斷.
3.
【答案】
B
【解析】
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為防止發(fā)生爆炸,可燃性氣體在點燃前應檢驗純度,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4.
【答案】
C
【解析】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根據(jù)物質(zhì)的著火點一般不會發(fā)生變化分析;
、發(fā)生爆炸的條件是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可燃氣體或粉塵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遇到明火;氣體遇到明火能否發(fā)生爆炸,要看氣體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氣體和氧氣同時存在.
、根據(jù)氫氣燃燒分析.
5.
【答案】
A
【解析】
、設置隔離帶是使燃燒因沒了可燃物可得到控制;
、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zhì),二氧化碳能覆蓋在可燃物上而使可燃物缺氧而熄滅;
、油鍋著火時蓋上鍋蓋時,鍋蓋起到了隔絕氧氣的目的;
、用燈帽蓋滅酒精燈時,也是利用燈帽隔絕酒精與氧氣的接觸而熄滅酒精燈.
6.
【答案】
A
【解析】
可以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炒菜時油鍋起火,用鍋蓋蓋緊油鍋可以滅火,可用于建筑,長期密封的菜窖中可能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氫氣和煤氣屬于易燃性氣體.
7.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分析判斷.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立即熄滅,說明該氣體不能支持燃燒.
、根據(jù)實驗室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8.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燃燒和爆炸以及滅火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9.
【答案】
D
【解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燒,人和動物的呼吸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所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處于循環(huán)狀態(tài);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干冰易升華,吸收熱量,可用做致冷劑;
、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氣也能.
10.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節(jié)能減排的本質(zhì)進行分析,節(jié)能就是節(jié)約能源;減排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節(jié)能減排,過低碳生活.低碳生活體現(xiàn)的主要方面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利用,防止溫室效應的產(chǎn)生,節(jié)約能源,少開汽車、使用天然物質(zhì)都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11.
【答案】
A
【解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煤,開采石油、天然氣的國家,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12.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分析;
、根據(jù)物質(zhì)的結構決定物質(zhì)的性質(zhì)分析;
、根據(jù)干冰易升華分析;
、根據(jù)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分析。
二、 多選題 (本題共計 3 小題 ?,每題 3 分 ,共計9分 )
13.
【答案】
A,D
【解析】
、電器著火,首先應切斷電源,不能用水撲滅.
、炒菜時油鍋著火,蓋上鍋蓋,能隔絕氧氣.
、根據(jù)滅火器的適用范圍進行分析判斷.
、根據(jù)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進行分析判斷.
14.
【答案】
B,D
【解析】
、根據(jù)
的雨水稱為酸雨,酸雨的破壞作用很大解答;
、根據(jù)全球變暖將可能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沒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等解答;
、根據(jù)候德榜為純堿和氮肥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解答;
、根據(jù)石油的分餾的變化分析.
15.
【答案】
ABCD
【解析】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低碳就是節(jié)能減排,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 填空題 (本題共計 4 小題 ?,每題 3 分 ,共計12分 )
16.
【答案】
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的蠟燭火焰后熄滅,取一個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加水,當加入
體積的蒸餾水后,立即旋緊瓶蓋,震蕩,塑料瓶變癟
【解析】
可以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取一個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加水,當加入
體積的蒸餾水后,立即旋緊瓶蓋,震蕩,觀察到塑料瓶變癟,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nèi)壓強變?。?/span>
17.
【答案】
紅
紫,作對比實驗
紅;,
中有碳酸使紫色石蕊變成紅色
在
裝置中通二氧化碳.
【解析】
利用石蕊遇酸變紅,通過控制變量探究二氧化碳氣體不能使石蕊變紅不具有酸性,而是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具有酸性使石蕊變紅.探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變量,需要逐一探究:只有二氧化碳、只有水、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的三種情況.
18.
【答案】
碳元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活性炭,干冰
【解析】
根據(jù)碳的單質(zhì)和氧化物的性質(zhì)和用途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
19.
【答案】
可燃性;
(2)插入瓶中的蠟燭熄滅了,說明氫氣不支持燃燒,所以本題答案為:助燃.
【解析】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氫氣具有可燃性,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
四、 解答題 (本題共計 2 小題 ?,每題 10 分 ,共計20分 )
20.
【答案】
還原,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2)
;
氧元素
將尾氣點燃
【解析】
(1)根據(jù)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以將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加熱生成氧化銅是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2)根據(jù)氫氧化鈉會與二氧化碳反應,氫氧化鈉溶液增加的質(zhì)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然后依據(jù)化學方程式求出氧化銅的質(zhì)量;
(3)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4)根據(jù)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進行分析.
21.
【答案】
二氧化碳是一切生命的基礎物質(zhì),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制汽水、化肥,用作人工降雨等.但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大,會引起溫室效應,給人類造成不良的后果.
一氧化碳為人類提供燃燒后的熱量,工業(yè)上可用它來冶煉金屬等,但是使用不當,會引起爆炸、中毒等.
【解析】
由學過的知識并聯(lián)系生活可知:二氧化碳是一切生命的基礎物質(zhì),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因此二氧化碳能夠滅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體干冰,可以進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劑;④二氧化碳促進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氣體肥料;但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大,會引起溫室效應.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還原性和毒性,因此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可以冶煉金屬;但是使用不當,會引起爆炸、中毒等.
五、 實驗探究題 (本題共計 2 小題 ?,每題 15 分 ,共計30分 )
22.
【答案】
大氣溫度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取兩只相同體積的塑料袋或兩只燒瓶,分別收集滿甲烷氣體和二氧化碳氣體,將兩支溫度計分別伸入兩只塑料袋,并用繩子系緊袋口,用投影儀燈光照射相同時間,觀察溫度計讀數(shù),讀數(shù)高說明溫室效應明顯,反之則不明顯;
未與空氣充分混合
?
(5)
產(chǎn)生二氧化碳更多.
【解析】
(1)根據(jù)溫室效應危害進行解答;
(2)根據(jù)此實驗需要控制的變量是光照,依據(jù)光照對二者的影響進行解答;
(3)根據(jù)純凈的天然氣可以安靜的燃燒進行解答;
(4)根據(jù)甲硅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硅和水進行解答;
(5)根據(jù)等質(zhì)量的
和
利用化學方程式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即可.
23.
【答案】
解:試管中的白磷和試管中的紅磷是一組對照實驗,試管中的紅磷和白磷都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而紅磷沒有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與溫度有關,應該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試管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組對照試驗,熱水能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應該與氧氣接觸;
由以上對比實驗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白磷燃燒能生成五氧化二磷,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擴散到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裝置中的氣球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中,從而避免污染環(huán)境.
【解析】
根據(jù)對比實驗,可以判斷可燃物燃燒需要那些條件,例如試管中的紅磷和白磷都與氧氣接觸,試管都浸在熱水中;試管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都被加熱,但是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lián)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