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才中學高三年級三月階段測驗語文試卷
? ????????????????????????????????????????????????????????????2020.3
一?積累應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老子曰:“大音希聲”,與《琵琶行》中的???????????????,???????????????有異曲同工之妙。(2分)
(2)找出不是文天祥詩的一句( ???)。(1分)
A.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C.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D.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找出與儒家思想不符的一句( ???)。(2分)
A.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B.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C.窮天理,滅人欲 ????????????????D.兼相愛,無差等
2.按要求選擇(5 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劃線成語使用恰當一項( ???)。(2分)
A.今天天氣太反常,滴水成煙,炙手可熱,真是難受極了。
B.所謂開放,就是要借他山之石,師心自用,促進自我發(fā)展。
C.雖然他犯了錯誤,但是罪不容誅,應允許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D.經過多次反復修改,這篇文章差強人意,他終于總算過關了。
(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分)
魯迅先生在《我之節(jié)烈觀》中說:“中國從來不許懺悔”,一語道破傳統(tǒng)道德中缺乏懺悔精神的事實。_________。此種作派流毒深遠,以至于今天的人們紛紛走向偽圣或偽人,你也就不必感到莫名驚詫。
①隱晦事實真相,掩蓋世人耳目,回避現實與人性問題與矛盾
②但是整個思想傳統(tǒng)并沒有把“自省”當成令人敬佩的品格,多數人將其看作是“自污”
③歷史上,更多的時候是講“諱”的,為長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
④雖然儒者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
A.④③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
二?閱讀(70 分)
(一)閱讀文本,完成?3—7 題。(16 分)
①我們知道,在家庭關系中不需要正義道德,在朋友熟人鄉(xiāng)親關系中也不需要正義道德,而只有在陌生人之間才需要正義道德。維系前兩種關系的是仁愛道德,而正因為在陌生人關系中缺乏仁愛情感(羅爾斯所謂的“相互冷淡”),才需要建立正義道德。這似乎意味著,正義道德的價值發(fā)自互利交換的動機,是因為正義對人有用、有利,我們才需要它、尊重它。這種觀點曾經風靡于 17、18 世紀,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這些感覺主義者。這種觀點將價值的發(fā)源歸因于人的利益追求、利害感受或自愛自利。
②但是,這種觀點遭到劍橋柏拉圖學派和情感主義者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僅僅靠相互利益關系而無相互善意關系,不能建立正義道德;正義道德不僅發(fā)自利害感受,而且發(fā)自同情心。也就是說,僅僅訴諸利益并不能使人尊重和遵循正義道德;只有同時訴諸道德情感,人們才會發(fā)自內心地尊重正義、熱愛正義、維護正義。休謨認為正義價值的最初源頭是利己的互利動機,但一旦正義建立起來,就會產生向人們進行道德教育和灌輸的過程。經這一過程,人們對正義價值的敬重和維護就不再是出于利己心,而是出于一種道德情感(同情心);人們就不再把正義僅僅視為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視為就是目的本身。在休謨看來,沒有正義感的道德建設(教育、灌輸、啟迪等),正義道德無以為存。
③而任何道德建設都是一個訴諸人們道德情感、培養(yǎng)人們道德情操的過程;不訴諸情感,道德以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根本無法維持。情感是否是所有道德價值的根據,這一點是可以討論的,但是,情感是所有道德價值得以維持的根據,這一點是無疑的??档缕髨D將正義道德的維持建立在毫不訴諸情感(如同情心、仁愛之心)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康德那里,助人不必是“為樂”的過程,不必懷有仁愛心、同情心、憐憫心等等;唯一需要的是對道德法則的無限敬重,這是一種出自理性的義務??档伦约阂采钪@種對情感的絕對排斥在現實生活中達不到,故認為這是先驗理性發(fā)出的絕對命令,是即使永遠達不到也應該努力追求的彼岸。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情感的推動,人會去幫助人?單有理性是不足以維持道德的,道德必須訴諸情感。理性可以說服人,但不能打動人;僅僅訴諸理性,對
手會服輸,但不會跟著你走。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價值競爭和沖突的時代,不同價值靠什么去贏得人?訴諸理性無疑是必要環(huán)節(jié),但理性僅僅是提供支持的理由,若無情感置入,這種理由可能是聊勝于無。理性本身毫無生氣,不具吸引人的媚力,純粹地堅持理性,等待人的認知能力提高,幾乎等于等待死亡。只有迂腐之人才會相信:真理在我這一邊,因此我必勝。實際上,最認為歷史規(guī)律有利于自己并且相信真理必勝、我必勝的人,最善于去爭奪人心,激發(fā)情感,鼓動大眾,他們決不會消極等待客觀真理為其開辟道路。真理決定論在表面上的科學性蘊含著極大的號召力,可是,“科學性”一詞本身就賦有極其豐富的情感內容。
④自由主義是最講究合理性和中立性的體系,但正因為如此,它易于在競爭中敗下陣來,被意識形態(tài)專家的鼓動、煽情所擊敗。不要以為自由主義就必然勝利,不要企圖去等待人們認識到自由主義的真理價值,如果自由主義者不去戰(zhàn)斗,它完全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自由主義所堅持的價值與其他意識形態(tài)所堅持的價值處于競爭之中,堅持自由就意味著可能損害平等,堅持個人主義就意味著有可能削弱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堅持對人權的尊重就意味著會限制國家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因此,反對自由主義的對手們是不會在競爭中服從什么理性,他們所服膺的是情感。同理可知,沒有對自由的熱愛、向往和追求,就不會有自由。自由是一種價值,是一種非常脆弱的價值,若沒有情感注入其中,就不可能實現她,捍衛(wèi)她。只有熱愛,才會給我們以動力,不惜以生命和愛情為代價去追求她。
⑤情感可以為惡張目,也可以為善謳歌;可以為非正義煽動,也可以為正義唱贊歌。這不是在鼓吹道德相對主義,而是在指出一個嚴峻的事實:你不去訴諸情感,你就有可能失敗。但是,話說回來,這種情感的作用也僅限于為道德增添光彩,而未必能產生真正的道德。問題是在今天的中國,有著太發(fā)達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價值理性的熱情。工具理性的發(fā)達使價值的實現極有效率,包括惡的價值和不正義價值的實現也極有效率。如果失去價值理性及其所弘揚美好情感,我們這個時代就會被工具理性所窒息,會被無情的冷漠所擊潰??茖W技術本身及其工具理性對人們形成健全的、豐富多彩的的價值生活不會有多少幫助,而今天的人們又過分迷信科學和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從小就被環(huán)境和教育塑造成麻木、漠然的性格,只追求事實認識,而缺乏價值傾向;沒有生氣,沒有激情,沒有血性,少有感受性和良知判斷力。殊不知,如果不能激發(fā)和調動全體國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所增加的也許只是作為生活數量的財富,而不是作為生活質量的價值,長此以往,中華民族永遠不會發(fā)展成為真正的現代化國家,永遠只是群氓聚集的奴隸之邦,無論他樹立了多少高樓大廈,無論她建筑了多少隧道橋梁。
3.簡述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
4.作者論述“自由主義”的意圖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強調“自由主義“價值具有合理性,值得人們付出熱情、努力追求。
B.論述“自由主義“價值具有多重性矛盾性復雜性,必須謹慎對待。
C.指出“自由主義“的反對者,常常利用偏見與情感,來蠱惑人心。
D.以“自由主義“為例,論證維持道德須情感、理性兩者并重的觀點。
5.根據文章內容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情感可以作為所有道德價值的根據。
B.自由主義者從不訴諸煽情來尋求支持。
C.科學并不具有完全絕對的客觀性。
D.工具理性越發(fā)達,價值理性越缺乏。
6.找出與本文思想傾向一致的一項(????)。(3分)
A.愛情像兩個人拉橡皮筋,受傷的總是那個不愿意放手的人?!?/span>
B.熱情既使人瘋狂糊涂,也使人明澈深思?!驈奈?/span>
C.熱情,不小心的時候,就是一個自焚的火坑?!o伯倫
D.與其過有思想的生活,莫如去體驗有情感的生活?!獫?/span>
7.試評析文章對中國現實生活的論斷。(5分)
?
?
(二)閱讀文本,完成?8—11 題。(15 分)
麥
①麥子黃,登場。奶奶深深嘆了口氣,說,“接上頓了,餓不死人了?!蔽也恢挂荒曷牭?,幾乎年年如此,不管家中有沒有余糧。
②麥子站在季節(jié)的中央,饑餓的中心,麥收季節(jié)叫午季,如一天的正中央,翻過去,就是下午,就是夜晚,就是清晨。
③麥子收割前的一段時間,在若干年前的鄉(xiāng)村,是最難熬的光陰,糊口的余糧見底,麥穗還在田中昂著頭,不緊不慢地收羅陽光。饑餓若慢性的常見病,在村子里生長出長長的藤條。一天兩頓或三頓照見人影的稀飯,把鄉(xiāng)村拉成了長長的條狀。
④村莊的目光糾纏在了麥地里。村里小學臥在港地的池塘里,距我所在的村子五華里,一天兩個來回,都要穿過大面積的麥地,盯著麥子一天天長成,露茼了,懷穗了,揚花了,彎腰了,金黃了,餓揣在懷里,時間過得好慢。有麥地,餓不壞,麥苗可吃,青穗可吃,彎腰的穗藏著清甜的漿汁,將熟的穗子揉揉,麥粒清晰,吃進肚子,經餓。何況麥地還躲著青整整的豌豆,那是上等的美味。
⑤和麥子同時生長的是油菜,花開金黃,至今我仍不喜歡,花和莢進不了嘴。從油菜地里經過,花粉沖撞大腦,腿擰不動,餓更甚。
⑥頭年大災,莊子炊煙稀,一村人的希望都在麥地里。麥苗青青,長勢好,眼看露茼了,卻出了大事,麥田里成塊成塊的麥苗——被割去了。村子里的人,跳著腳罵,但也僅是罵,罵著罵著天就黑了,油燈下,奶奶對我說,救命呢,二狗家斷頓了,割了麥苗煮來吃。果然,慢騰騰的陽光下,二狗一家人,臉色麥苗般,泛青。
⑦崗地麥種的少,土質不適,產量低。種下的麥分兩種,芒麥和仁麥。芒麥,有長長的芒,仁麥芒短些。村里人聰明,芒麥比仁麥成熟早,救急,可打先鋒。芒麥粗、燥,碾碎了,粉和麩混合,炒焦面,打麥糊,僅此而已,填上肚子的一角。仁麥是精糧細糧,磨成面,細白,怎么做,都是上好吃食。但崗上的人不會做面食,粗糧細糧,只會拎疙瘩、貼死面膜。疙瘩碗口般大小,死面膜硬如石頭,但也連鼻子都吃了,填肚子過癮。鵝卵石燒肉都好吃,麥子怎么做都勁道。
⑧麥子到家,村里人忙著去碾面,村里人不說碾,叫機面。加工廠離村子有段距離,七歲那年,我背著十來斤麥子去加工廠,隊排得老長,耐心等待,輪到我天已擦黑。出面分幾道,一道面雪白,二道面微白,到了三道面已發(fā)黃。日子過得緊巴,我雖小也知道麩出的越少越好。“麥割八分熟,今年割早了?!奔庸S的師傅,邊干活邊說,一旁的天已沉沉黑。奶奶等著面下鍋,奶奶舍得,拎疙瘩,貼死面膜。脹得我肚子咕咕叫。連吃了三碗面疙瘩,兩個死面饃,脹得我彎不下腰身,在場地里溜了一圈又一圈。月亮很圓,野地遼闊,我第一次感到鄉(xiāng)村的美好。
⑨麥子讓鄉(xiāng)村度過了一道道溝坎,風景般生長在丘陵的緊要處,風吹過往,日子呈現出一抹抹亮色。
⑩麥收時節(jié),我應約去了故鄉(xiāng)。大片大片的麥子金黃,麥子的主人是二狗,他流轉了村子里的大部分麥田,種稻、種麥,做了家庭農場主。隨二狗在麥田里走,麥浪滾滾,麥香一縷縷從沉穗里飄出。麥子們風度翩翩,撐開了泥土千折百疊的皺紋。排開麥子,我尋找小時偷嘴時的小路,小路更細更長了,悠悠靜靜的向前探去,揉了一根麥穗,麥子飽滿,一咬嘣響,我說八成熟了,二狗點頭稱是,說已開鐮了。
?晚上吃麥食,我點著要吃面疙瘩、面食饃,上了一桌子面食,餃子、千層餅、花卷兒、手搟面、面魚,獨獨沒見面疙瘩、死面膜。二狗哈哈笑,面魚,千層餅是它們的升級版。
?面魚在水中游,千層餅千層心思,果然可口。
?月上樹梢,飄在麥地的中央。二狗摟著我的肩膀,說:“麥,我的恩人?!睖I眼閃閃,恩人何止是二狗一個人的。
8.欣賞第③段中劃線句的語言。(4分)
?
9.有人說,文章第①段是敗筆,不要更好。請說出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4分)
?
10.鑒賞第⑨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4分)
?
11.試分析二狗這個形象所體現的時代性。(3分)
?
?
(三)閱讀文本,完成?12—14 題。(8 分)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詩
(南朝梁)王僧孺
首秋云物善,晝暑旦猶清。
日華隨水泛,樹影逐風輕。
依簾野馬①合,當戶昔耶②生。
物我一無際,人鳥不相驚。
儻過北山北,聊訪法高卿③。
[注]①野馬:漂浮的游氣。②昔耶:生長于臺階、瓦縫等處的苔類。③法高卿:東漢隱士法真(字高卿),郡守曾請他出仕,他回答:“我將隱居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span>
12.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2分)
A.從詩題“愁居”推測,此詩寫于作者被糾免官期間。
B.首聯中“云物善”三字,是總起,也是全詩的詩眼。
C.作者熟讀老莊之書,字里行間洋溢著道家之氣象。
D.真誠羨慕隱士法真,作者希望能夠一睹他的風采。
13.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2分)
A.動景與靜景相結合。?????????B.遠景與近景相結合。
C.寫景與議論相結合。?????????D.用典與假設相結合。
14.有人說,詩題是“秋日愁居”, 全詩卻無半點愁氣。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對此觀點的看法。(4分)
?
?
(四)閱讀下文,完成?15—20 題。(17 分)
①馮按字孝孫,南陽湖陽人也。其先魏之支別,食菜馮城,因以氏焉。
②王莽末,四方潰畔,按乃聚賓客,招豪桀,作營塹,以待所歸。是時湖陽大姓虞都尉反城稱兵,先與同縣申屠季有仇,而殺其兄,謀滅季族。季亡歸按,按將季欲還其宮,道逢都尉從弟長卿來,欲執(zhí)季。按叱長卿曰:“我與季雖無素故,士窮想歸,要當以死任之,卿為何言?”遂與俱歸。季謝曰:“蒙恩得全,死無以為報,有牛馬財物,愿悉獻之?!卑醋魃唬骸?/span>吾老親弱弟皆在賊城中,今日相與,尚無所顧,何云財物乎?”季慚不敢復言。按自是為縣邑所敬信,故能據營自固。
③時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擁兵矯稱者甚眾,唯按自守,兼有方略。光武聞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詣行在所,見于云臺,拜虞令。為政敢殺伐,以威信稱。遷郟令。后車駕西征隗囂,潁川盜賊群起,郟賊延褒等眾三千余人,攻圍縣舍,按率吏士七十許人,力戰(zhàn)連日,弩矢盡,城陷,按乃遁去。帝聞郡國反,即馳赴潁川,按詣行在所。帝案行斗處,知按力戰(zhàn),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當討擊,勿拘州郡?!卑嚷劦壑?,皆自髡剔,負鈇锧,將其眾請罪。帝且赦之使按轉降諸聚落縣中平定詔乃悉以褒等還按誅之。按責讓以行軍法,皆叩頭曰:“今日受誅,死無所恨?!?按曰:“汝知悔過伏罪,今一切相赦,聽各反農桑,為令作耳目?!苯苑Q萬歲。是時每有盜賊,并為褒等所發(fā),無敢動者,縣界清靜。
④中元元年,從東封岱宗,行衛(wèi)尉事。二年,帝崩,使按持節(jié)起原陵,更封楊邑鄉(xiāng)侯。永平四年,坐考隴西太守鄧融,聽任奸吏,策免,削爵土。六年,顯宗幸魯,復行衛(wèi)尉事。七年,代陰嵩為執(zhí)金吾。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肅宗許之。元和二年,卒,時年八十六。
⑤子柱嗣。尚顯宗女獲嘉長公主,少為侍中,以恭肅謙約稱,位至將做大匠。柱卒,子定嗣,官至羽林中郎將。定卒,無子,國除。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按將季欲還其宮(????????)??????????(2)定卒,無子,國除(????????)
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帝案行斗處,知按力戰(zhàn)(????)
A.按壓??????????B.考察??????????C.查辦??????????D.按照
(2)使按持節(jié)起原陵(????)
A.出任??????????B.興建??????????C.開啟?????????D.搬運
17.翻譯下列句子(6分)
吾老親弱弟皆在賊城中,今日相與,尚無所顧,何云財物乎?
?
18.給第③段劃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且赦之使/按轉降諸聚落/縣中平定詔/乃悉以褒等還/按誅之
B.帝且赦之/使按轉降/諸聚落縣中平定/詔乃悉以褒等/還按誅之
C.帝且赦之/使按轉降諸聚落/縣中平定/詔乃悉以褒等還/按誅之
D.帝且赦之/使按轉降諸聚落/縣中平定/詔乃悉以褒等還按誅之
19.第③段寫了哪兩件事來表現馮按“有方略”?( 用自己的話表述)(2分)
?
20.評析第④段劃線句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2分)
?
?
五、閱讀文本,完成?21—25 題。(14 分)
民本君末論
①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擇民,而民擇君也。夫曰共舉之,則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無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豈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舉之,則且必可共廢之。
②觀夫鄉(xiāng)社賽會,必擇舉一長,使治會事,用人理財之權咸隸□。長不足以長則易之,雖愚夫愿農,猶知其然矣;何獨于君而不然?豈謂舉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盤樂怠傲,驕奢而淫殺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濫縱其百官,又欲傳之世世萬代子孫,一切酷毒不可思議之法,由此其繁興矣。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鑊刀鋸,不以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猶欲為之死節(jié)!
③故夫死節(jié)之說,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較之尋常之民而更為末也。本之與末,更無相為死之理。夫曰共舉之,猶得曰吾死吾所共舉,非死君也;獨何以解于后世之君,皆以兵強馬大力征經營而奪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一姓之興亡,渺渺乎小哉,民何與焉?乃為死節(jié)者,或數萬而未已也。
④古之所謂忠,以實之謂忠也。下之事上當以實,上之待下乃不當以實乎?則忠者,共辭也,交盡之道也,豈可專責之臣下乎?孔子曰:“君君臣臣?!庇衷唬骸案父缸幼?,兄兄弟弟,夫夫婦婦。”教主言未有不平等者。古之所謂忠,中心之謂忠也。撫我則后,虐我則讎,應物平施,心無偏袒,可謂中矣,亦可謂忠矣。君為獨夫民賊,而猶以忠事之,是輔桀也,是助紂也。其心中乎,不中乎?
⑤嗚呼,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為輔桀助紂者幾希!況又為之掊克聚斂,竭澤而漁,自命為理財,為報國。無惑乎君主視天下為其囊橐中之私產,而犬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民既擯斥于國外,又安得少有愛國之忱。何也?于我無與也。繼自今,即微吾說,吾知其必無死節(jié)者矣。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虛詞是(????)。(2分)
A.也??????????B.者??????????C.之??????????D.焉
22.對第②段劃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百姓卑謙恭順,安安靜靜坐著忍受君王的殘酷暴政,不對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經非常值得奇怪啊
B.百姓卑謙恭順,安安靜靜坐著接受君王的殘酷暴政,不對暴政進行譴責,原本已經非常值得奇怪啊
C.卑謙恭順的百姓,安靜徒然地接受君王的殘酷暴政,不對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經非常值得奇怪啊
D.卑謙恭順的百姓,安靜徒然地忍受君王的殘酷暴政,不對暴政進行譴責,原本已經非常值得奇怪啊
23.分析第④所用的說理方法及其作用。(4分)
?
24.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話,要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本末倒置,寧有加于此者?
A.第①節(jié)的“亦豈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句后。
B.第②節(jié)的結尾。
C.第③節(jié)的結尾。
D.第⑤節(jié)的“而犬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句后。
25.分析在第⑤段中“我”與“吾”的不同身份及其含義。(3分)
?
三?寫作(70 分)
26.人活著,就必須吃飯,這是基本要求,也是最低底線;但決不能以食為天,把吃飯當作最大追求,最高極限。每一個職業(yè),每一種身份,無論是唯真是求的學者,還是唯利是圖的商人;無論是治病救人的醫(yī)生,還是逢場作戲的演員;無論是大權在握、呼風喚雨的官員,還是寄生于家庭、尚不能獨立的學生……都應有不能失去、也不能混淆的底線與極限。
——這句話引導我們思考:在這多元價值并存的時代,如何做好一個人?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 900 字。
獲得更多試題及答案,歡迎聯系微信公眾號:yg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