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的散文閱讀,是分值高的重點,也是大家都很容易丟分的難點。
現(xiàn)代文板塊占高考總分30分多一點,約20%多一點,其中散文閱讀16分左右,占語文總卷150的10%多一點。
這16分是什么概念?估計很多同學沒有非常具體且直觀地感受過。我們做個小對比看看,加三科目,一個等級3分,那么16分,可以讓加三科目相差5個等地。
再粗略地對比一下,16分,復交和同濟華師的差異,是985和211的差異。
如果接觸的同學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的散文閱讀,問題常常是:
一是,也是最主要的,學的散文的知識,對散文的基本知識、基本的考情、常見的基礎的答題思路、文本的分析方法、答案語言的組織,這幾個重要的方面,都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所以總是感覺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似懂非懂。但是說實話,要解決這個問題,自然不是一兩天或者一兩周就能解決的。其實,除了散文,還有小說、社科文類議論文、古詩詞、傳記類文言文等等,都是有其基本知識、基本的考情、常見的基礎的答題思路、文本的分析方法、答案語言的組織,這幾個要點的。平心而論,每種題型的每種文體,要解決以上幾個要點,其中的大部分,還是要靠學校,因為學校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結合課本的課文,經(jīng)典題型的各類文體,進行系統(tǒng)化梳理和訓練。當然,問題的關鍵不在學校里,還是學校外,關鍵在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
二是,對整個文本,缺乏整體、迅速的把控能力。因為考試時,時間有限,散文篇幅又長,加之又有后面的作文“等著”,所以對整個文本,如果沒有迅速整體的把控能力,就總是抓不住。那么,面對文章,總感覺就是一頭霧水,云里霧里的。文章讀完做題時,題目越做到后面,感覺越亂。這個問題怎么說呢,其實可以說是我們從小學的時候,應該扎實學習的從“字詞句段篇”,再從“篇段句詞字”,這樣一正一反的訓練不夠扎實和嫻熟。
三是,答題的思路,對常見??嫉念}型和與之對應的答題思路(技巧),掌握不全面,對已經(jīng)掌握了的部分,也不熟練。
四是,在解題時,往往不能迅速找準切入點,這樣以來,答題就很費勁,要么總感覺是在“隔靴搔癢”寫不到深入精當,要么感覺就是踩不準,你寫了很多,你感覺是對的,但是得不到分數(shù)。這問題的本質,如果往簡單了說,與訓練的熟練度有關系,但其實主要還是審題問題。所以,一定要精準分析題干,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地分析。因為,題干怎么問,實質上就是怎么考。只有知道了怎么考,才能知道怎么答,進而知道答什么。
五是,缺乏對散文類文章的語感,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素養(yǎng),對文言文也是缺乏語感。這就好比做英語的閱讀理解需要語感一樣,起碼,語感能保證我們讀文章時非常迅速,提高答題的效率。當然,這個語感、素養(yǎng),對于同學們都比較困難,大家壓力都很大,主要是沒時間讀。
六是,很多同學,對于散文文本分析本身、對于做散文后面的題目本身,這兩個方面,主要的思維傾向上還沒轉過彎來。很多同學認為,語文要多讀,多積累,多體會,答案是理解體會出來的。實則不然。不管是散文,小說,雜文,詩詞,等等,如果是平時和朋友觥籌交錯,談詩論詞,那可以盡情發(fā)揮,但是,只要出現(xiàn)在高考試卷里,就是有規(guī)律的,有標準答案的,答案固定且唯一。
要不,靠體會和理解,那么多同學,是不是就有那么多體會出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標準答案只有一個。所以,高考的答案,是你體會出來的還是根據(jù)文本、命題規(guī)律、答題規(guī)律邏輯推出來的?這看似簡單普通常見的現(xiàn)象,實際上對于同學們學習和提高成績,影響很大的。思路上轉變一小步,結果會轉變一大步。以上簡單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