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和面對競爭,是幫助孩子形成良好心態(tài)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會對孩子一生的長遠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如果遇事總是“玻璃心”,未來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比起孩子失敗后哄他、夸他,培養(yǎng)他的“抗挫力”顯然更重要。那么,怎么做呢?以下三點,助孩子建立“抗挫”好心態(tài)。
01
突破看不見的“繩”:降低心理預期
《超級育兒師》這檔節(jié)目中,一位媽媽因為孩子脾氣大,來求助育兒師。一番觀察后,育兒師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多是受媽媽影響。于是,育兒師設計了一個特殊的環(huán)節(jié):先是準備了很多彩色繩子,之后要求媽媽列出平常對孩子的要求。每說一個,就在身上捆一條繩。過程中,她說出了關于“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等幾十條“家規(guī)”。在繩子用完后,育兒師問了一句“你還有什么要求嗎?”后,媽媽崩潰大哭。
她終于意識到,每一個要求,都是一根“繩”。
“繩”越多,孩子的束縛就越多,自主能力也越弱,更難有對抗挫折的自信。而孩子遇到問題就暴躁,本質上是不曾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經(jīng)歷,最終降低了他的容錯率。
我們要避免用那些看不見的“繩”,剝奪孩子的成長。
想讓孩子內心強大,家長應該少要求、多鼓勵,避免用“完美化”的標準要求孩子。
正如一句話所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感受?!?/strong>
多談感受,少提要求,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給孩子松綁,讓“自我”成長,才能抵御萬難。
02
打開茶壺蓋上的小孔:預留更多空間
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家里的茶壺,蓋子上都有個小孔。倒茶時,打開小孔,壺嘴就出水,按住就停水。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壺內外有氣壓差。按住小孔倒水,空氣進不去,無法改變里弱外強的氣壓差,所以茶水出不來。打開小孔倒水,空氣進入,需要更多空間,茶水就被倒出來了。這一點,還原到家庭教育中,亦有參考意義。
當孩子遇到困難哭鬧時,若是強行喝止,或者直接包辦,都會削弱孩子的探索精神。
這相當于堵上了茶壺的小孔,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可一個人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正取決于他的探索能力有多強。那么,如何打開“茶壺的小孔”,增強孩子的探究能力呢?
(1)等一時,給孩子一點思考時間
同事小劉曾向我傳授育兒經(jīng)驗,受益匪淺。她的孩子喜歡拼樂高,但稍大點的樂高拼起來較費時。時間一長,孩子開始不耐煩,中途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會“暴哭”。每次見此情形,小劉會等3分鐘再去“幫忙”。她說,這3分鐘讓她更了解孩子。通過觀察,她能判斷出孩子的承受力邊界,同時也給了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時間,對家長來說,可以知其子;對孩子來說,可以煉其志。猶如茶壺內外,融通流動,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了成長空間。
(2)忍一時,不發(fā)怒,不說教
“孩子沒耐心,父母暴脾氣”,是當下不少家庭的通病。家長一生氣,動輒說教,吼孩子。孩子恐慌,自信也會受損。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理論:人性本身需要尋求價值感,當孩子哭時,家長會解讀為“自我無能”,因此焦慮。面對此類問題,父母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孩子哭,是因為遇到困難,并不代表我失敗?!?/span>當父母從焦躁的氣氛中退出來,才能有更多的耐心傾聽和共情孩子。而孩子也能從中獲得支持和自信。與其讓“說教”增添孩子的挫敗感,不如適當保持沉默,用行動傳達觀點。
(3)退一步,引導孩子發(fā)散思考
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fā)散性思維”,能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多角度尋求解決辦法。比如,對于“比賽”這件事,就可以從“強化自身能力”和“削弱對方條件”,以及“改善比賽環(huán)境”三個角度來制定計劃。我們可以通過多提問,來啟發(fā)孩子的思維。比如,“這次比賽你覺得要怎么做才能贏?”“你的對手情況怎么樣?”“在所有項目中,你更擅長哪類項目?”辦法多了,困難就小了。改變思維模式,給孩子更大的“容量”。
父母“容量”越大,孩子舞臺就越大。
04
拋出穩(wěn)固的錨:增加抗挫動力
輪船要???,就要有結實穩(wěn)固的錨。
要想孩子有強大的“抗挫力”,也需要一個情緒反射條件。
給孩子種下正向“心錨”,可以削弱孩子的畏難情緒,增加孩子的抗挫動力。
那么如何設置心錨?
首先,充分了解孩子,找到令孩子開心的表情、動作、話語、物品;接著,在孩子有畏難情緒時,反復使用這些“工具”,直到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些“工具”上,持續(xù)幾分鐘,以加深正向情緒
比如,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媽媽的擁抱。當孩子出現(xiàn)”玻璃心”時,別急著口頭教育,而是先抱住孩子,并且持續(xù)幾分鐘。此時,被“媽媽抱著”的溫暖情緒,會消解一部分“攻克困難”的痛苦。這就讓孩子有了再次面對困難的心理支撐。待他們有了抗挫的動力后,心態(tài)會更平穩(wěn),意志會更堅強,更擅于在不完美的現(xiàn)實生活中,摸索出應對世界的方式。
孩子雖小,但他們的內心不見得脆弱。有時,是父母給了孩子脆弱的溫床。
學會把“脆弱的苗”從溫室移出來,讓他們經(jīng)歷風雨,沐浴陽光,才能見識天地的廣闊和無常。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