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jīng)常會有家長問到關于孩子讀課外書的一些問題,今天把咱們老師的建議,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關于讀課外書的幾點小建議#
1.??對于必讀的書目,比如說中考指定的名著閱讀,高考的《紅樓夢》《鄉(xiāng)土中國》,這些是必讀的,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讀。
除此而外,其他的課外書,要分情況看:
如果數(shù)學英語語文的成績還可以,時間精力先對比較充裕,則可以買些經(jīng)典的書目看看。
如果語數(shù)英理化成績一般,或者不夠理想,時間精力又緊張,就不要看課外書了,意義不大的。
因為,閱讀課外書,本身是個循序漸進的慢過程,這樣的方式,對于有時間和精力限制的中考、高考備考來說,顯然是收效不大的,反之,這樣的寬泛閱讀,其實是有些“浪費時間精力”的。
中高考,永遠看的是成績,分數(shù)是王道。什么對于成績有益有效的,則是值得我們多花時間精力的。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課外閱讀沒用,是因為中高考的時間精力的有限,科目眾多,確實唯恐顧之不及??陀^而論,閱讀本身,肯定是非常有益于身心和思維智慧的。)
2、關于買書,人文社科類的,其中古籍類的,首選中華書局,其次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文社科其他類的,商務印書館,三聯(lián)書店的,都很好。
3.??一本書開始讀之前,先不要急著一頭扎進去急急忙忙看內容。
首先,看其前言和后記,但前言和后記必須是作者親自寫的,例如自序。如果是別人寫的他序,就也先別看。而且讀書之前千萬不要讀對這本書的任何評論性文字,等讀完整本書,自己思考了之后,再去看別人的評論性文字,因為一開始就讀別人的評論,思想上必然會先入為主,讀書思考后的收獲就會打折扣。
其次,再看這本書的目錄,試著自己把目錄從頭至尾看能不能串起來,先不管串的正確與否。完了之后,再去從頭開始讀。
4.??除非你是要做課題或者寫論文,翻閱大量文獻或典籍,否則,一本書未讀完,就不要去翻第二本書,這也是很多名家推崇的讀書方法。不要聽那些同時可以一起讀幾本書的經(jīng)驗“蠱惑”,因為咱們的讀書和思考、信息處理能力等等,尤其思維能力,還沒到“一心多用”的程度。尤其是對于剛剛開始學習讀書打基礎的初高中孩子們。
5.??一本書我們肯定是一口氣讀不完的,必然要讀幾天,甚至十幾天,幾個月,那么,只要每一次停下來,下一次重新接著往下讀時,先看目錄,從目錄開頭,看到你接下來要讀的部分的目錄處,再接著往后看后面的書本新內容。只要停下來,就先看目錄再往后看,直至讀完整本書。讀完整本書之后,也建議把目錄再從頭至尾自己試著串一遍。如此,則能始終把控一本書的體系和要領。
6.??切忌囫圇吞棗,切忌急于求成。對于打基礎階段,以及習慣養(yǎng)成階段的中學生而言,精讀一本有價值的書,勝過走馬觀花看十本。而且,即使我們仔細讀了,有時候讀書多了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以前讀過的書,對于有些書的具體內容,能想起其中一句話就很不錯了。
7.??應試類的書,一定要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就是為了訓練某種能力或者為考試解決某類問題而做準備的,至于如何實現(xiàn)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具體方法,這個是各科老師的本分工作,他們應當會告訴同學們。
非應試類的書籍,千萬不要有功利性,因為功利性目的一強,就會錯過很多“沿途風景”,也不要局限于一個領域,讀完一個領域的代表性名著,可以多涉獵其他各個領域的名著,也不要抱著讀書非要讀個什么出來的目的,讀的多了,你所想要的東西,自然而然會出來。
8.??我們在初高中的學生時代,時間和精力極其有限,那么,課外的閱讀積累,在極其有限的時間精力之內,一定要讀名人名著,名人名著這兩個標準是選擇一本書值得一讀與否的最簡單、最關鍵的因素。要不然,那么多的書,也根本不可能都讀,到底讀哪個就很重要。
9.??一定要養(yǎng)成讀“硬書”的習慣和能力,無論你將來做任何工作,這個習慣和能力都非常重要,說簡單點,類似于靜下來啃“硬書”,是毅力和韌勁的習慣培養(yǎng)。所謂硬書,一般指大部頭的比較艱澀難懂的名著。所以,能讀硬書,不僅是良好的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尤其將來有志于做學問或科研的人。而靜心鉆研、沉下心來的毅力和韌勁,又是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要的基礎品格。
10??如果,你要在短時間之類,或者你要抱著訓練思維思辨能力的目的去讀書,最好建議讀哲學書。尤其是高中生,作文薄弱的同學。讀的時候,
一是,最好建議讀后現(xiàn)代主義以前的著作。
二是,讀著名哲學家最著名的代表作,選讀一兩家的一兩部即可。
三是,時間精力允許的話,最好多讀幾個哲學家的,有比較才有分析,分析是批判的基礎。
四是,一定要站在這本書的外面去讀,建議不要鉆進去,簡單說就看看作者怎么寫的,怎么闡述,設計、論證他的觀點的。不要鉆進去探討本身的很多命題或者觀點。
五是,堅持,堅持,堅持,因為哲學書一般真的難懂且燒腦,所以不管你選了任何那一本,一定要堅持讀完,不要半途而廢,否則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遇難而退。如果初高中生讀哲學,在學有余力不影響學業(yè)的情況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的說法,是比較全面的,如果只選取一兩本來讀的話,適合初讀者入門級的哲學書,比如《哲學的邀請》(北大出版社),《中國哲學簡史》(北大出版社)。尤其第一本,更適合一些。
11.??關于讀書筆記,這個肯定是要記的。對于應試類書籍,該記好詞好句、該梳理文章的結構也就是相當于給一篇文章做思維導圖、以及記完了筆記該怎么用以及為什么要記這些而不記那些等等(考情方面的考試常考的重難點),這些都按照你們老師的指導和要求去做。
對于非應試類書籍,建議買質量好的筆記本,堅持去記,標注好讀每本書的時間,等你初高中畢業(yè)時,甚至堅持記,到大學畢業(yè)走出校園時,可能記了有幾本甚至十幾本讀書筆記,偶爾抽時間再翻閱,不僅大有裨益而且是一種樂趣和“財富”。
非應試類書籍的讀書筆記,不限內容,不限篇幅,不限文體形式。換句話說,你覺得好了,就抄下來,你覺得有感想了,就趕緊記錄下來。
另外,讀后感是一定要寫的,可以用口頭講述講給身邊的人或者與他人討論讀書內容,也可以自己寫筆記,這兩種形式都可以。讀后感的內容,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長篇大論,可以是簡單的只記錄幾個字,都可以,但一定要自己寫。而且,如果寫的讀后感字數(shù)比較多,那么最好是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自圓其說。
常讀書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圖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