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僅僅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還需要從長計議。
育兒之路,是一場長途旅行,沒有人能直接抵達終點。
如果太快了,就會像列車一樣有脫軌的危險。
燈燈說:
穩(wěn)定情緒,理性思考,謹慎決斷,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01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
發(fā)帖者是一位媽媽,自稱隨著兒子的長大,她的脾氣也越來越大,情緒經常失控。
兒子稍微不順從,她就特別生氣。
她會吼他,甚至會擰他的臉和耳朵,還會對孩子實施冷暴力,不說話也不搭理他。
她說:“我知道自己這樣不對,打完他之后也會后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該怎么辦?”
02
這份網上求助一經發(fā)表,立即引發(fā)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有媽媽留言寫到:“看哭了!簡直一模一樣的經歷……”
不知從何時開始,養(yǎng)育方面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有可能成為引爆我們情緒的導火索。
而我們深陷其中,卻常常不自知。
03
烹飪師在烹飪羊排和雞肉的時候曾經提出一個“低溫慢煮”理論:
低溫慢煮的好處是可以防止維他命B、C等流失,還能保持肉質嫩滑。而傳統(tǒng)的高溫烹煮,會導致維他命流失。
在教育方式上,父母也要學會“低溫慢煮”的方式。
面對孩子的問題,要做到情緒低溫,語氣放緩,決斷延遲。
利用這短暫的幾分鐘,穩(wěn)定情緒,理性思考,謹慎決斷,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孩子犯錯:情緒低溫1分鐘
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陳默老師說:“父母的情緒越穩(wěn)定,孩子越有安全感,家庭就越和諧?!?
道理誰都懂,可是做起來,卻常常無法自控。
孩子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
04
上班時,看到這樣一幕:
一位媽媽在等地鐵期間,不停地教訓孩子:
“喊你多少次你都不起床,現(xiàn)在怎么樣,遲到了吧?”
“我可不管你了,你自己去給老師解釋!我丟不起那人。”
這位媽媽一直旁若無人地教訓著孩子,從站臺一直罵到地鐵車廂里,從車上罵到車下。
而小男孩一直低著頭,滿臉通紅,不敢吭聲。
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不良情緒的宣泄,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fā)育。
孩子會因此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力差等異常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還會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
例如:不合群,社交恐懼,成年后婚夫妻關系不和諧。
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是什么脾氣,子女就是什么命。
05
父母生氣的時候,一定要先給情緒降溫,低溫慢等一分鐘,家庭和諧一百分。
①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
父母應嚴格區(qū)分工作和生活,工作有不開心,情緒不好也很正常。
但孩子沒有犯錯,家長不該把外部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每天下班回家,進門之前不妨平復一下心情,轉換角色,讓自己成為有溫度的父母。
②覺察情緒深呼吸1分鐘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說:
“人在憤怒初期,情緒起伏一般不超過12秒,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在這12秒之內化解情緒?!?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起情緒了,先深呼吸幾次,內心先默數(shù)幾個數(shù)緩沖一下。
也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現(xiàn)在情緒不太好,需要冷靜一下,媽媽待會再陪你,好嗎?”
③沒控制住情緒,放下面子學會道歉
如果因為自己的情緒不穩(wěn)定,傷害了孩子,不要怕沒面子,要及時給孩子道歉。
讓孩子知道,父母犯錯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用行動引導孩子學習管理情緒,努力做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
好的親子關系,需要用“好好說話”來維系。
06
孩子提要求:回答,低溫醞釀2分鐘
前兩天的清晨,在校門口看到一家長在訓斥孩子。
起因是孩子提出,放學后想去同學家玩一會的請求。
母親罵道:“一天就知道玩,你那個同學學習成績那么差,你和他玩能有出息么?”
小男孩滿含期待的眼神漸漸暗了下去,漲紅了臉,低下了頭,不再吭聲。
母親還在旁若無人地教訓著男孩,直到上課的鈴聲響起,男孩才匆匆跑了進去。
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在回答的時候,不妨思考2分鐘。
前思后想,不是不回答,而是理性地回答。
多用和善而堅定的話語,孩子更愿意作出改變:
①擔心的話,溫柔地說——
例如:孩子在外面想多玩一會。
你可以說:“回來得太晚,爸爸媽媽很擔心你?!?
而不是:“一天就知道玩,出去就別回來了!”
②回答問題,需正面,不要反問——
孩子想買某樣物品。
可以說:“那你要說服我哦?!?
而不是:“你買那有什么用?”
③和孩子溝通,多點尊重,少點命令
孩子想讓同學來家里玩。
可以說:可以,但是你要把弄亂的地方整理好哦。
而不是:“可以,但你不能把家里弄亂,否則看我怎么收拾你。”
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每一個孩子都在父母的舌尖上起舞?!?/span>
?
父母的話語有溫度,孩子才有心向陽光的勇氣。
07
對于孩子的要求,家長說“不”時,要堅持什么原則呢?
①能力和條件完全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要妥協(xié)。
②能力和條件尚可的情況下,適當滿足,但要有條件。
③孩子撒潑打滾要東西時,建議這樣做: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了克制孩子任性的“四不要”處理辦法。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把孩子先抱回家,跟孩子獨處在臥室里。
不要罵他、不要打他、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等孩子哭夠了,情緒穩(wěn)定后,我們可以這樣說:
“寶貝,以后有事你要好好說話,如果你能說服我,我就考慮滿足你的要求?!?
孩子雖小,卻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
當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向父母或者他人提要求,就值得被認真對待。
08
孩子的愛好:定奪,低溫忍耐3分鐘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說:“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并不意味著無條件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
對于孩子來說,年齡越小,考慮的因素越少,他們的表現(xiàn)大部分是情緒反應和生理需求。
比如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喜歡吃甜的,喜歡喝汽水.......
他并不考慮是否對身體有害,是否會齲齒等,這些本能之外的情況。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也要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很多愛好,是終身的,家長需要多一點時間幫助孩子定奪,還是很有必要的。
家庭條件——是支撐孩子興趣愛好的前提,如果孩子需要買一臺幾萬塊的鋼琴,母親馬上贊同,但如果買不起,教育就反而失敗了。
理性思考——以符合孩子發(fā)展需要為基礎。
信守承諾——一旦做好決定,就不能反復搖擺,出爾反爾,在孩子那里失去誠信。
同時,也不要趕鴨子上架,不要強迫孩子做你喜歡而他不喜歡的事。
如果實在無法定奪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去試聽幾節(jié)課。
比如說,孩子想畫畫,就讓他去畫兩節(jié);孩子想跳舞,就讓他去跳幾次。
過后,孩子仍舊有熱度,并且家庭條件允許,母親才點頭。
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父母需要做的是:“盡量讓孩子心無旁騖,找到自己的熱愛”!
09
但孩子無法駕馭太多的興趣愛好,且無法平衡文化課與興趣課的時間,這就需要父母協(xié)助孩子做出選擇:
①終身素養(yǎng)補短
當家長面對孩子眾多的興趣愛好無法取舍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孩子的這些興趣愛好中,哪些是終身素養(yǎng)。
例如,如果孩子寫字歪歪扭扭,上臺不敢表達,可以嘗試書法興趣和演講主持,因為一手漂亮的字和一個好口才,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
②選擇之后定規(guī)則
當孩子選擇了某項愛好之后,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次選擇,都必須承擔相應的后果。
此時,我們就要用規(guī)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防止孩子對于容易得到的事物不夠珍惜。
例如:
孩子喜歡買玩具,我們要和孩子之間做好約定,一個月只能買兩樣玩具。
每一次買了玩具之后,都要當著他的面,在臺歷上畫一個圈,下次買什么一定要慎重,否則就沒有機會了。
孩子的愛好,不要粗暴地拒絕,也不要一味地滿足,尊重孩子意愿的同時,要建立規(guī)則。
讓孩子學會選擇和珍惜,并培養(yǎng)他進一步思考問題的能力。
寫在最后
育兒之道,語遲則貴,行緩則安,事緩則圓。
?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僅僅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還需要從長計議。
?
雖然生活節(jié)奏很快,但是我們不能亂了方寸,不考慮后果,不注重過程。
?
育兒之路,是一場長途旅行,沒有人能直接抵達終點。
?
如果太快了,就會像列車一樣有脫軌的危險。
?
所以,按照孩子成長的節(jié)奏,低溫慢煮,才能穩(wěn)步前行。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