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看到過或接觸過許多名人簽名的情景。只要是崇拜者,不管男女老幼,亦不管簽在哪里——書、臉、球等,名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寫下他的名字;不管這名字是如何讓人難以看懂,那些崇拜者都會滿心歡喜。因為他們知道不管形式如何,自己確實得到了貨真價實的內(nèi)容——真誠、友誼、信任、滿足……
由此,我想到我們的作文。我們的作文為何不能采用這種形式和內(nèi)容的結(jié)合方式呢?——自由的形式和嚴謹?shù)膬?nèi)容完美結(jié)合。
我曾做過這樣的嘗試,收獲很大。
首先,我讓學生每人寫一份祝福語。我只給定了寫作對象,那就是只能寫給同學,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揮。于是學生各顯神通。在內(nèi)容上,有寫祝同學身體健康的,有寫祝同學學習進步的,有寫祝同學節(jié)日快樂的,甚至有寫祝同學未來婚姻幸福的(筆者覺得這很好)……即使是一說到作文就頭疼的學生,也是洋洋灑灑幾百字,一揮而就。而在形式上,學生更是各具特色,有的橫著寫,有的豎著寫,有的以紙扇形式寫,有的干脆一篇文章就是“祝福”兩個字……
接著,我請學生把他們的得意之作制作成各種形式交上來以便贈送給同學。這更是學生的拿手好戲,有的是紙船,有的是濟公和尚的帽子,有的制作成千紙鶴,有的是香煙(也許是本人抽煙不慎之故)……總之,凡能表達某些意義的,他們能想出便能做出。若非本人在場,真會以為走進了某大學的藝術(shù)系。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我便提出“誰愿做郵遞員”。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擁上講臺,但只能要一人,落選的同學便滿臉失望而又興奮地退回座位。“郵遞員”便背著“郵件”直呼姓名一一傳遞。
學生拿到“郵件”興沖沖地拆開。接下來教室更是無法控制,學生的表情更是豐富多彩。世人皆知十八羅漢神色之豐富,我看當時之情形亦不比之遜色。
學生有了這樣形式與內(nèi)容的體會,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yīng)手了。于是,我便請學生寫作文。作文亦分兩種形式。
一是集體訓練。我請學生自由上講臺,每人只準寫一句,滿一黑板為一篇。因各人的思路和體會不同,故寫起來難度很大;但由于剛才大家都有過深刻的體會,滿滿一黑板也是瞬息而就,且其文采亦不遜色于出自一人之手的文章。
二是個人訓練。即請學生選取剛才活動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寫出來。學生積極性很高,往日需一節(jié)課才能完成的文章,當時速度最慢的也只用了半小時不到,可謂神速,且文章之可讀性也大超平時。
這個實驗,看起來有些不成體統(tǒng),但是,這種雜亂的形式確實給了學生無窮的真實體驗。
首先,寫祝福語時的那種不拘一格的形式便讓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不再去為怎樣開頭、怎樣結(jié)尾、怎樣去謀局布篇而絞盡腦汁。他們可以大膽發(fā)揮,盡展他們的天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盡情吐露他們的真情實感。這便為他們接下來的作文選好了真實的內(nèi)容。
其次,收信和集體訓練的活動又為他們寫作準備了更加豐富的材料和更加激昂的熱情。通過這兩項活動,他們有了認識別人的機會;有了對比了解,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長短得失。無論何種情形,都能激發(fā)人的進取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沖動。這種創(chuàng)作沖動,能使他們大腦中已有的形式和內(nèi)容得到升華。
這樣的作文教學事半而功倍,確實能讓學生寫出好文章,這不正是我們老師所迫切追求的嗎?
?
?